|
雄安新区的产业导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企业聚集效应初显:
雄安中关村科技园:2023 年 8 月 30 日揭牌后,人气不断提升。截至 2024 年,载体运营面积突破 10 万平方米,已聚集 113 家科创企业和近 500 位高层次人才。首批入驻的企业有天融信、厦门英诺尔、妙心生物、北京盛金桥等。这些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、上市公司等为主,主要来自北京。
央企产业集群疏解:多家央企积极布局雄安新区。例如,2022 年 11 月,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多家企业整体搬迁到雄安新区,并制定了 “1+6+N” 的产业集群导入方案,包括 1 个区域总部、6 家实体型产业公司以及若干科技研发、设计咨询、高端制造、智慧运营等高科技企业。截至 2024 年 4 月,中国中铁已有 13 家三级子公司和 16 家分公司疏解落地雄安,涵盖了区域总部、工程建造、投资公司、设计咨询等机构。
独角兽企业及重点项目落地:2024 年新落地雄安新区的企业有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(北京)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、中国时空信息集团等。
产业空间格局逐步形成:
2024 年 5 月 9 日成立的雄安高新区,正式确定将着力构建 “一核两翼三支撑” 的空间格局,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空间支撑。
雄安科学园的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部分楼宇已经建成投入使用,为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。此外,还有大学园、创新方、互联网产业园、总部区、金融岛等城市空间结构也在不断推进建设和完善,吸引了相关产业的聚集。
产业政策支持不断加强:
2024 年 3 月,雄安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印发《雄安新区产业政策 “免申即享” 工作方案》,旨在实现产业政策资金 “免申报、零跑腿、快兑现”,打通产业政策落地 “最后一百米”。该方案通过数据汇聚共享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辅助等方式,精准匹配企业与政策,让企业能够更便捷地享受政策红利,对吸引企业入驻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:
雄安新区发布机器人三年行动计划,目标是到 2026 年,引进和培育 100 家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,全区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 10 亿元以上。这显示出雄安新区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积极布局和发展决心。
在低空经济产业方面,雄安新区也出台了相关支持措施,如加快引进低空经济专业人才,对高端人才实行 “特岗特薪”,支持开展低空飞行培训等,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相关视频
|
|